养牛为什么要推广使用添盐砖
一、盐、食盐、舔盐砖的区别
盐是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的统称;而我们通常用的食盐则主要是指氯化剂;舔盐砖是根据牛的生长发育需要,以食盐为载体,加入钙磷、碘、铜、锌、锰、铁、硒等常置微量元素,经一定的工艺科学加工而成的。
通常我们由于养牛的饲草饲料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然而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矿物质的含量不平衡、不全面,二是其中的矿物质,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常被有机键亲密的联结,难以为牛机体吸收。
舔盐砖是依据牛的生理特点,经科学加工而成的易被牛机体吸收的舔加剂,牛机体需要的多就舔的多,需要的少就舔的少。而且方便,省工。
三、舔盐砖的作用
1.维持牛机体的电解质平衡;
2.促进家畜的生长,提高饲料报酬;
3.促进家畜的繁殖。
4.防治家畜矿物质营养缺乏症,如异嗜癖、百肌病、高产牛产后瘫癌、幼高佝偻病、营养性贫血等。
四、舔盐砖的使用方法
该产品呈扁圆柱体,中间有孔饲喂时可吊控于中食槽或水机理上方或栏中休息的地方,由其自由舔食。
五、试验效果
新绛县三泉镇白村朱双根饲养的2头奶牛,用后5天,日产奶增加1公斤/ 头。新绛县店头乡吴根风饲养的5头的牛,用后五天,日产的增加1.6公斤/头。新绛县酿育试验厂,25头育肥肉牛,试用舔盐砖组比未使用舔盐砖组,日增重多0.12公斤/头。
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舔盐砖为易溶于水的物品,故严禁湿水,或直接放入食槽,水槽。个别奶牛开始时可能不舔。不要误认为牛不需要,一般这种牛,三天后即开始舔食。
《弟子规》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著名学者、教育家,山西新绛县人李毓秀编写的少儿启蒙读物,和流传甚广的同样是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等的不同,它主要是指导儿童如何做人的书。书中对在家庭中生活中怎样做到孝顺父母,兄弟姐妹怎样和睦相处,出外怎样对人彬彬有礼,以及一个人的言语行动方面应注意什么,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读书等都做了详尽的指导
谢谢邀请!关于《弟子规》这个小册子对小编“芒砀赤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小编目前的主要就是复兴、推广、传承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小编与小编的团队也曾免费办过几期国学讲座,其中“芒砀赤子”主讲弟子规》。
今天小编“芒砀赤子”就和大家一起了解《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但是儒家思想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的思想,在《弟子规》里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它的作者是谁呢?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名叫李毓秀。他也不是什么名家、大家,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如果是个大人物,我们翻开史书一看就知道。这位李夫子获得的最学位“秀才”。举人没有考上,进士更跟他没关系。他的主要活动干什么呢?大家知道,秀才能干什么?“教书”秀才只能当孩子王,开办私塾。那么他为什么他能写出去“弟子规”呢?这位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以也不高。但是他用毕业的精力研究《大学》《论语》《中庸》等。我们知道,过去有好多科举失败者,往往在某个领域里是个很棒的人才,李毓秀就是。
后来为了生活他就创办了一个学校,讲学讲的非常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到什么样呢?他当时讲学的环境非常艰苦,不像现在与地毯、水泥地。当时在他学堂周围都是泥土地。所以他学堂周围、门口都是脚印。这说明什么?说明来听课的人非常多,被人尊称李夫子。
因此我们称“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为清朝早朝的教育家、学者。他根据传统对于蒙童的规范要求,再结合自己的教书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叫“训蒙文”训者教训也,蒙者启蒙也。是启蒙教育孩子的一本好书。那么“弟子规”和“训蒙文”是同一部书吗?“是”。那是因为后来“弟子规”经过另外一人的修订。这个人叫贾存仁,他在“训蒙文”的基础上加以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是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成的,共为五部分。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共用了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四字。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进行了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这样的一部好书,不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吗?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去诵读《弟子规》,同时用“弟子规”里面的规范对照自己、反思自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