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钻井技术的特点
水平井钻井技术特点:定向井钻井被(英)T .A.英格利期定义为:“使井筒按特定方向偏斜,钻遇地下预定目标的一门科学和艺术。”我国学者则定义为,定向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角、方位角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定向井相对与直井而言它具有井斜方位角度而直井是井斜角为零的井,虽然实际所钻的直井它都有一定斜度但它仍然是直井。
定向井首先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在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的旋转钻井代替了顿钻钻井。当时没有考虑控制井身轨迹的问题,认为钻出来的井必定是铅垂的,但通过后来的井筒测试发现,那些垂直井远非是垂直的。并由于井斜原因造成了侵犯别人租界而造成被起诉的案例。最早采用定向井钻井技术是在井下落物无法处理后的侧钻。早在1895年美国就使用了特殊的工具和技术达到了这一目的。有记录定向井实例是美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加利福尼亚享廷滩油田钻成的。
第一口救援井是1934年在东德克萨斯康罗油田钻成的。救援井是指定向井与失控井具有一定距离,在设计和实际钻进让救援井和失控井井眼相交,然后自救援井内注入重泥浆压死失控井。
目前最深的定向井由BP勘探公司钻成,井深达10,654米;
水平位移最大的定向井是BP勘探公司于己于1997年在英国北海的Rytch Farm 油田钻成的M11井,水平位移高达1,0114米。
垂深水平位移比最高的是Statoil 公司钻成的的33/9—C2达到了1:3.14;
丛式井口数最多,海上平台:96口;人工岛:170口;
我国定向井钻井技术发展情况
我国定向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50—60年代开始起步,首先在玉门和四川油田钻成定向井及水平井:玉门油田的C2—15井和磨三井,其中磨三井总井深1685米,垂直井深表遗憾350米,水平位移444.2米,最大井斜92°,水平段长160米;70年代扩大实验,推广定向井钻井技术;80年代通过进行集团化联合技术攻关,使得我国从定向井软件到定向井硬件都有了一个大的发展。
我国目前最深的水平井是胜利定向井公司完成的JF128井,井深达到7000米,垂深位移比最大的大位移井是胜利定向井公司完成的郭斜 井,水平位移最大的大位移井是大港定向井公司完成的 井,水平位移达到2666米,最大的丛式井组是胜利石油管理局的河50丛式井组,该丛式井组长384米,宽115米,该丛式井平台共有钻定向井42口。
三化一低是什么
是指万华强调的“全球化、差异化、精细化和低成本”。
也指长城钻探将旋转导向工具“三化一低”(集成化、系列化、规模化、低成本)推广应用的提案予以重点立案,钻井技术服务公司启动“一二三”工作法,夯实基础管理,加强能力提升,推进技术创新。
金井寺的来历
金井寺位于山东省威海市临港区草庙子镇北黄山村永乐山。
据北宋康定元年(1041年)重修太平院碑记载,普通元年(520年)梁武帝派著名雕刻家司马达前往日本进行佛像雕塑和经教推广,司马达沿秦时古官道东渡日本路经窦家头村(今西、北黄山村之间),见村东四野开阔,后有靠山前有照山,遂协助云游僧侣修建寺庙,并亲自雕塑佛像,取寺名为井寺,后来在寺内打井打出金色土质,更名为金井寺。
金井寺当时香火很盛,附近百姓求雨、祭祖、祈福等多来此地,据说十分灵验,久而久之声名远扬,方圆百里名气十足。当地流传“草场庵、石马滩、金井寺、永乐山”、“南有灵隐寺,北有金井寺”等说法。北齐天保五年(554年),周围百姓投资,又在原址重修庙宇,称为太平院。据说当年文登县选县址时曾看中此处,后因称土重量不足,县址改设文城。当地有“先有太平院,后有文登县”一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